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

移情乎?踐踏乎?

前天跟JR聊天,他提到左派,提到革命精神,提到犧牲的意義,提到現在的左派。他是質疑的,而我,對以前犧牲的人尊敬,對現在「只談」左派的,不敢說嗤之以鼻但也接近冷眼旁觀的態度去看現在在「強說愁」的那一票人。我跟他說,現在所提倡的社會主義其實比較接近費邊社會主義。二次大戰後的社會主義被「共產化」後,加上冷戰時期的對立分化,它就注定了只能成為制度的「潤飾劑」,在人類社會裡難以完成的「理想國」的夢幻主義。

什麼是費邊社會主義?幸好現在的網路找資料很方便,我不用再跟我的大腦搏鬥(記不起來在那本書裡看到的,還要把書一本本挖出來找),大概是:
費邊主義(Fabianism),又稱為費邊社會主義(Fabian Socialism),為英國費邊社(Fabian Society)所倡導的一種民主社會主義學派。

西元一八八四年成立於倫敦的費邊社,係由少數具有社會理想的青年知識分子所組成,重要的代表人物有:韋伯夫婦(Sidney and Beatrice Webb)、蕭伯納(George Bernard Shaw)、華萊士(Graham Wallas)。他們以古羅馬名將費邊亞(Fabius)做為學社名稱的來源,意即師法費邊亞有名的漸進求勝的策略。

費邊主義者的基本信念認為由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實現,是一個漸進而必然的轉變過程。他們看到英國民主憲政的擴展以及勞工組織的發達,足以促成必要的社會改革,因此排斥馬克思階級鬥爭及激烈革命的觀點,改採民主溫和的方式,企圖以國家做為推動改革的工具,主張廢止土地私有制、工業國有化,以及實現各種社會福利。

費邊主義者參與協助英國工黨(The Labour Party)的成立,並成為工黨中頗具影響力的會員,但其重要的貢獻,實在於透過各種活動,包括學術的研究出版、演講、座談會以及暑期學校的舉辦,向社會大眾進行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與傳播,喚起社會良知,鼓次改革措施,因而對於教師、公務員、工會領袖、國會議員等等產生很大的影響作用。

這是那個時代下的定義,其實,很簡單的解釋它就是資本主義向左修,社會主義向右修的一種折衷。在這個時代裡人們嚐著資本主義下的糖衣,已經習慣了體制化了。閒著沒事的拿左派精神出來無病呻吟一翻的比較多(當然還是有言行一致的人,只是很少)。聽多看多了倒像白蓮教喊的神功護體一般的滑稽。

啥!你問我我是什麼派?老身ㄟ是古墓派的啦!我承認,我睡彈簧床沒睡冰床,因為我驚寒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